中国冶金报社
记者 李江梅 报道
记者 朱亚明 摄影

图为ESG中国·创新年会(2025)现场。
10月24日—26日,以“全链创新领航 绿色变革未来”为主题的ESG中国·创新年会(2025)暨首届ESG国际博览会在北京首钢园举办。此次活动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与首钢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
据悉,这是首钢园连续第3年举办ESG中国创新年会,今年首次增设ESG国际博览会,并设15场平行会议,内容涵盖ESG人才培训、ESG舆情管理、社会责任(ESG)信息披露与报告评级、绿色金融新体系、数字基建与绿色能源革命等核心议题。
在10月24日召开的ESG中国·创新年会(2025)上,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国务院国资委原党委委员、秘书长彭华岗;首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赵民革;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钱智民;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翁杰明等参会并发表致辞。
彭华岗在致辞时指出,刚刚结束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这不仅明确了“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还为践行ESG理念、推动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链主企业牵头构建ESG产业生态,通过技术共享、标准共建、资源互通,带动中小企业突破绿色转型瓶颈。此次盛会汇集了国企、民企、外企与国际组织等70多家参展主体的ESG实践,展示其从低碳技术研发到循环经济模式、从乡村振兴实践到ESG数字化管理等生动案例。”彭华岗介绍道。
赵民革在致辞中说道:“首钢园已成为‘ESG中国·创新年会’永久会址。今年大会主题与首钢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理念高度契合。一年来,首钢构建了三级社会责任治理体系,搭建了ESG指标体系,发布了‘绿动首钢,山海共兴’ESG品牌口号和‘1+N’的ESG报告矩阵,更加全面系统向社会各界展示首钢在环境、社会、治理三个维度的履责实践和成果。”
钱智民表示,能源的绿色变革是绿色变革未来的根本。过去20年来,我国新能源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截至2024年底,我国新能源装机在电力装机中的比重从20年前的0.2%增长到42%,在全球新能源的占比从20年前的1%增长到超40%,几乎占据了全球新能源的半壁江山。“要想在2035年实现36亿千瓦的新能源的目标,首先要通过技术创新大幅度提高电网的新能源消纳能力,其次要通过应用智能技术调节负荷侧和发电侧的优化平衡,扩大新能源的应用范围,最后要积极推进新能源在绿色燃料和绿色化工原料领域的规模化发展。”钱智民指出。
翁杰明表示,迈入“十五五”新的发展阶段,企业开展ESG工作要深刻把握人工智能时代带来的巨大经济社会治理能力,充分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广泛寻求AI(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术应用场景,以人工智能赋能ESG高质量发展。“广大企业要主动融入中国ESG标准建设,站在不同的维度、不同层面的利益相关方推动制订符合中国实际、符合中国企业实际且健全完备有效管用的ESG标准体系,以科学的价值准则、有效的治理思路,指导企业创造更具实效性的ESG实践。”他呼吁道。
会议同期还发布了《2025年度ESG行动报告》《供应链微光计划》《中国钢铁行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25)》《2025年度ESG卓越实践报告》;解读了《中国ESG大模型(鲸牛ESG)2.0》报告、《企业供应链ESG管理要求》、《供应链ESG行动报告(2025)》暨“供应链ESG先锋50(2025)指数”等。中国五矿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陈得信,北京科技大学校长杨仁树等与会嘉宾发表主题演讲。
同期举行的ESG国际博览会以“ESG实践成果的展示窗口、技术交流的对接平台”为立足点,共设“央企ESG实践区”“民企创新区”“国际技术区”“地方成果区”4个板块,直观呈现了ESG实践成果,有力地助推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对接与合作。












